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亞洲國際都會 asiasworldcity

陳春花:理解新世界,對我影響深遠的5種觀點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香港飛龍 Hong Kong HK Dragon
香港飛龍.online 官方授權發布的第4代「香港飛龍」標誌

本文内容:

之所以會寫《共生理念》這本書,以及提出共生的組織範式,根本原因實際上是我們認爲我們要有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,或者說認知的改變。這幾年有些觀點對我影響特別大,我之所以會有現在的認識,也是源於這些重要觀點的幫助。現在我也將這些觀點介紹給大家,希望對你調整自己的認知也有所幫助。01 共生認知的起點:“共生功能體”觀點我覺得自己很幸運,我一直很想找一種人類進化的新路徑,而且特別希望它不是一箇競爭的方式,因爲我有一種直覺,可能除了競爭之外,我們應該還有別的方式。後來,因爲一些獨特的機緣,我認識了一些生物學家、生命科學家。他們告訴我,在人類的進化歷程當中,有一派叫共生進化論,然後我就開始去瞭解馬古利斯的“共生功能體”。馬古利斯認爲,生物不是通過競爭,而是通過網絡協作佔領地球的。他所提出來的這樣一箇人類進化路徑,就不同於達爾文的生存競爭進化機制。在達爾文的生存競爭進化機制當中,有一句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話叫“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”,它實際上是特別強調個體的差異和競爭,通過不斷積累優勢以達到整個物種的進化。但是馬古利斯這一派認爲,物種的進化是適應和協作,並不是差異和競爭的關係。他認爲整個生物界實際上是一箇共生機制,然後整體進化,人類就進化到現在。“通過網絡協作佔領地球”,這其實就很像今天的互聯網和數字技術。這就給了我一箇很大的信心,用“共生功能體”來理解組織進化的路徑。這也是我提出“共生理念”的來源與起點。02 理解數字技術的影響:“間斷平衡”理論沿着古生物學的這條線,就讓我理解了第二個理論,“間斷平衡”理論。古爾德的“間斷平衡”理論,強調生物界不但有漸進式進化,還有可能在某種作用下跳躍式地加速進化,而在物種建立之後又進入穩定的平衡。進化的間斷性使物種具備了四個週期性特徵:出現、繁榮、滅絕、重複。當時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,我突然間就感覺,大概可以理解恐龍爲什麼會突然滅絕了,可能那就是整個生物進化過程當中的一次跳躍式的加速進化。“間斷平衡”理論認爲,大進化機制不是自然選擇,而可能是其他因素所導致的。那麼這個因素就可能會成爲一種環境,然後這個環境就會讓整個的進化進程被調整。“間斷平衡”理論其實就讓我理解,數字技術可能就是這樣的一種環境因素,打斷了整個社會原有的進程,使得我們的生活方式、生存環境、社會形態等都完全改變。所以我在《組織的數字化轉型》當中就會講到,對於商業領域而言,數字化轉型就是“繁榮或消亡”的模式,企業要麼數字化轉型成功,走向繁榮,要麼可能就被徹底淘汰。然後很多人也會發現,我們今天其實遇到一箇很有意思的機遇,就是我們可能跟很多跨國企業是在同一個起點上,因爲數字技術是一箇社會進化的突變因素,我們的機會可能也就來了。03 理解知識社會的特徵:“後工業社會”概念第三個給我幫助的觀點,實際上是丹尼爾·貝爾的“後工業社會”。他強調,技術一直是區分社會時代變化的主要力量之一,它以多種方式促成社會發展。那麼,他爲什麼定義了一箇“後工業社會”?他認爲這個社會跟以往的社會都不一樣,在這個社會當中,新的以知識爲基礎的階層興起,就形成“後工業社會的社會結構”。他還以工業社會模式爲基準,梳理了前工業社會、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的主要區別。在他看來:· 前工業社會,是人類與自然的鬥爭史,在這個階段,人戰勝自然,生產過程由人來完成。(稀缺資源是土地)· 工業社會,是人類對自然的加工,生產過程主要依靠機械來完成,人類的活動節奏機械化,一切被按照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方式進行配置。(稀缺資源是資本)· 後工業社會,主要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服務,生產過程由信息推動,知識是最主要的資源,數據成爲資產,知識工作者佔據了主導地位。(稀缺資源是知識)貝爾的這個梳理,就幫助我很好地去理解知識社會的特徵。04 順應變化:量子思維第四個給我幫助的,就是現在比較時髦的量子思維。因爲我是從組織和管理的視角來講,所以我就介紹丹娜·左哈爾在《量子領導力》中的觀點。她分析了三種思維模式:· 牛頓式思維:重視理性、邏輯、定律和控制,強調“靜態”和“不變”。· 聯想式思維:重視情緒、感覺、記憶,不受限於規則,而是遵循“習慣”、“經驗”。· 量子式思維:強調創造性和反思,重視不確定性、潛力和機會,強調“動態”和“變化”。這三種思維方式,本質上並沒有好與壞。只是說按照現在我們所說的“知識社會”的角度來講,量子式思維可能讓你更容易理解今天的社會,而如果你用靜態的,就會發現很多東西沒有邏輯,沒辦法推理。就像常常有人問,新生代員工到底怎麼激勵?如果你用量子式思維,可能就容易理解;但如果你用牛頓式的或聯想式的,可能就真的找不出激勵的辦法,因爲他感興趣的東西,可能你都注意不到,而你認爲很重要的東西,可能對他來說都不重要。我聽過很多量子思維相關的講座,也看過蠻多相關的書。其中,我聽得比較多的是錢旭紅院士,關於量子思維,他強調:量子思維的特點,即世界在基本結構上是相互聯結的,應從整體去看世界,整體產生並決定了部分,同時部分也包含了整體的信息。他還引用《神祕的量子生命》一書中的觀點“不確定性是通則,確定性是特例”。按照這個理解,我們可能確實對蠻多東西要有一箇全新的認知和全新的視角。埃爾溫·薛定諤有一本書叫《生命是什麼》,在書中他將生命世界界定爲一箇負熵系統。他給我的啓發就是,整個物理世界是從無到有,然後從無序到有序。這是我們特別習慣的一種運行方式和思考方法,所以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在混亂中找到規律,從無序中找到有序。在組織管理中,爲什麼現在特別強調要從分工到協同?就是因爲現在有非常多的不確定,組織就是要慢慢找到確定,然後纔可以產生績效,所以協同就是數字化時代組織效率的本質來源,《協同》那本書就是這麼來的。但是當我們把組織,把社會看成是一箇有機體,我們就得學會生命世界的看法,這也是量子思維要訓練我們的。我們以前都是用物理世界的方式來看這個世界,所以就一直希望找到有序;當我們從生命世界的角度去看,可能它就是從有序中誕生有序。這種新的認知方式,就需要我們花點腦筋來訓練自己。藉助於量子思維,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很獨特的三樣東西:· 世界是波動和變化多端的,是跳躍和不連續而非漸進的;·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異常複雜,是預測不準的;·人與人之間是多角色、多態疊加和相互作用的。05 價值空間擴大:鏡像世界接着下來給我啓發的概念,就是凱文·凱利的“鏡像世界”。對於如何描述和定義這個世界,他在《5000天后的世界》一書中給出了答案:“到了那時,世間萬物均可以與AI連接,現實世界與數字化完美融合,產生出AR的世界,即鏡像世界。在鏡像世界中,身處不同地點的人可以在全球實時構建虛擬世界。在這樣的未來中,數以百萬計的人可以同時參與一項事業。”他說整個物理世界的數字化進程,實際上是有三個大的平臺:·互聯網作爲第一個大平臺,將全世界的信息數字化,使人們通過檢索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。·社交媒體是第二大平臺,它可以捕捉到人們的活動以及相互關係,並且可以將人際關係數字化。·鏡像世界是第三大平臺,將現實世界全部數字化,也即將全新登場。如果按照“鏡像世界”的概念來講,人類的的確確多了很多空間,所以在《共生理念》這本書中,我就告訴大家,爲什麼我們會從利益的概念進入到意義的世界。人類有三種最基本的活動:物質生產活動、人際交往活動和自我意識活動。在工業社會之前,只有物質生產活動是可以實現經濟活動的,但是到了數字時代,人際交往活動和自我意識活動都可以實現經濟活動。我們會發現,整個價值創造的空間實際上是在變大,由物質生產空間轉到了人際交往空間,再轉到自我意識空間。這也是我很受啓發的地方,讓我去理解爲什麼可以從利益創造轉向價值創造,最後轉成意義創造。當組織能夠做意義創造的時候,就有共生的可能性;如果只是做利益創造,那肯定是競爭非常激烈。今天至未來——感恩、學習和擴大選擇“與30年後的我們相比,現在的我們就是一無所知。”——凱文·凱利凱文·凱利說得是比較絕對的,但是我們要從中感受到的是,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可能不足以讓我們去理解未來,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,這個累積的過程就會讓我們創造無限的可能,找尋到新的可能性。威爾·杜蘭特曾說過,生物學賦予了歷史三個教訓,這也是我理解今天整個社會和組織很重要的視角。· 生命即是競爭,競爭不僅限於經濟活動,它是生命存在與延續的核心動力,貫穿於生命進化與人類生活方方面面。合作是真實的,它是競爭的工具或手段。· 生命即是選擇,所以,我們生來就是被動的和隨機的,“自然”偏愛差異性。· 生命必須繁衍,“自然”極其喜愛數量,因爲量變是質變的先決條件;“自然”也喜歡衆多掙扎中的少數倖存者。這些就讓我們去理解,我們要能夠拓展自己的認知,拓展自己的視野,然後不斷地累積知識,才能實現自進化。面向未來,凱文·凱利給出的關鍵詞是“學習和擴大選擇”。但是我覺得可能前面還應該加上“感恩”,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感到幸運,剛好處於新舊社會轉換的臨界點上,讓我們可以看到一箇全新的世界,擁有全新的可能性。所以,從今天至未來,我們要感恩、學習和擴大自己選擇的能力,這樣我們就有未來。(本文完)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Jun-26 11:20am (UTC +8)
栏目列表